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刘水仙的印刷之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6-17 13:14:37   访问次数:0  

  刘水仙,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主任,高级工程师。

  刘水仙同志自1970年从清华大学精仪系毕业分配到北京新华印刷厂,随新华厂激光照排中心一起调整到中国印研所,直到退休,在印刷业从事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三十几年。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合资公司副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秘书长。


  科技创新成果及业务成就简介


  主持参与“气动打包机”的设计制造;主持研发了“科印微机排版系统”、“科印微机排版”Ⅱ型系统,主持了“科印微机排版系统的推广”;主持参加了“大型数字化中文字库制作系统”的研发工作。
    参与了 “中西文精密变倍字库”和“中英文数学排版软件”的研发工作。


  科技创新成果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刘水仙同志从事印刷装订设备技术改造工作,1976年和新华印刷厂装订车间的技术工人一起,在环境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夜以继日,艰苦创业,通过多次的实验和实践,终于设计制造了国内首批 “气动打包机”。该机的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打包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工作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为广大印刷企业及与打包相关的企业广泛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79年开始从事电子照排科研工作,为改变我国印刷排版落后面貌,在开发和推广“科印”微机电子出版系统工作中作出很大贡献。
  在对引进先进的激光照排系统进行技术消化、吸收后,结合我国出版印刷的实际,主持“科印”微机排版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在解决中英混合排版问题、解决当时激光照排机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激光照排机上中西文字库不同字号的处理等问题,是主要研发人员之一。
  1986年,刘水仙同志临危受命任“科印”系统负责人(中印所激光照排中心主任),全面主持科研、生产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在新闻出版署有关领导和中印所领导的支持下,她重新组织力量攻关,实现了在通用微机上完成书刊的编排工作。她主持研发的“科印微机排版系统”获新闻出版署一等奖,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她主持研发的“科印微机排版”Ⅱ型系统获北京市第二届博览会金奖。
  刘水仙带领激光照排中心的技术骨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的新华印刷厂积极推广激光照排和微机排版系统,并促成全国的十几个照排中心的建立。“科印微机排版系统”还远销欧美和港台地区。“科印微机排版系统”曾备国家科委列入1991年国家级火炬推广项目计划。
  1988年“科印微机排版系统的推广”获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对印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1988年获北京市印协“北京印刷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获中国印协“森泽信夫印刷奖”一等奖。
  刘水仙同志曾多次主持新闻出版署下达的印刷专项技术改造项目。主持了“组建激光照排中心”的“七五”及“建造计算机字体实验室”的“八五”印刷技改项目,将国际上先进的字型数字化技术与中国优秀的汉字字型创造技艺相结合,开发出品种全、字数多、质量高、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数字化轮廓汉字字库,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主持参加的“大型数字化中文字库制作系统”1997年获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科技创新成果中位置、作用和突出贡献


    1976年,主持参与“气动打包机”的设计制造,获得机械工业部发明奖。
    1985年,参与“中西文精密变倍字库”, 获得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5年,参与“中英文数学排版软件”获得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主持研发的“科印微机排版系统” 获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金奖。
    主持研发的“科印微机排版”Ⅱ型系统获北京市第二届博览会金奖。
    1988年,主持的“科印微机排版系统的推广”获新闻出版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对印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1988年获北京市印协“北京印刷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获中国印协“森泽信夫印刷奖”一等奖。
    1997年,主持参加的“大型数字化中文字库制作系统”。
    2002年,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将刘水仙同志的业绩收入《中国专家大辞典》第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