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义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05-13 09:24:15   访问次数:0  

经过一个多月的检查、清理、整顿,因奶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引发的乳业风波渐渐平息,但是乳品行业内部的自我检讨和反思,还没有结束。

日前,多年从事食品、乳品行业的行家———辽宁省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广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乳业值得检讨的问题还有很多。

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徐广义告诉记者,在这些值得业内检讨的问题中,保质期就是其中一个。他说,现在很多牛奶的保质期有的长达8个月有的甚至更长。但业内人士都知道,鲜奶是各种食品中保质期最短的一类,因此为了延长保质期,一些乳品企业违反国家的添加剂标准,增加牛奶中的防腐剂种类,并且不在包装中明示。还有的企业对国家规定不能加入的东西,换个名称进行规避。

徐广义说,每年在乳品业召开的交易博览会上,国内数百户添加剂企业都会慕名前来寻找商机,而乳品企业会以“添加剂属于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消费者甚至检查部门透露加了哪些东西。

另一个问题是增稠调香。徐广义说,真正的牛奶是清淡的鲜香,而如今越来越多乳企在走粘稠、浓香的路线。一些乳企收来品质不高的鲜奶后采取增稠调香手段,结果产品反而比优质奶的味道更好,更受消费者欢迎。可以说,这几年国内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已经不知道真正的牛奶是什么味道了,以为牛奶就是这么稠、这么香,正常的鲜奶味道反而被误解。

再就是产地标识不明。徐广义说,一些企业在全国不少地方建厂,但在包装上只统一打出总公司一个产地,让消费者感觉产品是正宗嫡系,然后加印一个特殊编号来区分产地,供企业内部掌握。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无法辨认手中的产品是总厂生产的、还是分厂生产的,什么批次也不清晰,给产品召回和政府监管带来很大麻烦。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何在?徐广义认为,监管制度不健全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近些年我国乳业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大多数乳企没有自己的养牛场,规模巨大的原奶只能从散户那里收购。徐广义说,我们的牛奶年产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的规模,但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牧场和奶牛。一些乳企在快速扩张时遵循“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原则,跨省长途运输、销售牛奶,占领异地市场。正因为如此,乳业使用防腐剂、添加剂等情况突出。

徐广义说,乳企在原料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对质量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建议政府“打”“扶”结合

徐广义告诉记者,作为乳品行业的一员,徐广义从这次国家对奶制品三聚氰胺事件的果断处置中,看到了政府的公信力,看到了乳业的希望。但他认为乳业要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还需要政府出台更多“打”“扶”结合的规范措施,完善监管制度,打击不法,同时,扶持企业,加强奶源建设。

他认为,乳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得抓好源头建设,企业必须有稳固的奶源渠道。乳企的奶源最好自产,即使不能自产,也不应该继续采用一家一户的单养模式,必须发展大规模饲养。当然,奶牛的大规模集中饲养还存在很多困难,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没有长远打算,谁也不会静下心来做。另外集中饲养对技术和管理要求也非常高,现在国内的养牛人才少而又少,急需企业和专业学校联合培养。